学习交流

学习园地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交流 >> 学习园地 >> 正文

基于“四梁八柱”审计模型 打造高素质内审队伍

发布日期:2023-09-02    作者:屈科磊 吴金梅     来源: 中国内审协会    点击:

中铁十一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认真学习二十届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精神,以助推内部审计事业发展和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素养为根本出发点与落脚点,通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四梁八柱”重要论述,搭建“主业主导、主责主抓、主角主动、主管主控”四根梁体框架,树稳“八大增值审计的核心价值观”作为顶梁柱,以“梁”为工作指南和工作方向,以“柱”充实工作要求和工作内容,运用“四梁八柱”思维和方法,加强队伍建设,善作善成,努力打造一支业务精通、作风扎实的高素质审计队伍。


“四根”梁体框架


(一)搭建“主业主导”思想淬炼的“正梁”

“不一则不专,不专则不能。”专业素养是干事创业的重要基础,思想政治工作是审计队伍建设的经常性、基础性工作。内部审计干部队伍始要终保持忧患意识,以责立志、以德立身、以能立业、以行立信,牢记“打铁必须自身硬”,把严的要求贯穿在审计工作的各方面全过程,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

(二)搭建“主责主抓”勇于担当的“顶梁”

内部审计要紧紧围绕企业高质量发展“四个聚焦”重点突破任务:聚焦落地见实效、聚焦“三提三效”、聚焦“监督、服务、增值”、聚焦“合规、整改、追责”,积极践行“监督、服务、增值和追责”的职能,更加突出审计价值创造能力建设,走好“重点突破年、全面提升年、成果巩固年”高质量发展三年新征程。

(三)搭建“主角主动”开拓进取的“脊梁”

审计干部队伍要坚持实事求是、守正创新、行稳致远的工作方针,适应信息化发展趋势,研究更具有可行性的工作方法,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实现由传统“大海捞针”深化到“全面撒网”“定向捕鱼”,大幅提高审计的精准度和时效性。

(四)搭建“主管主控”服务大局的“门梁”

内部审计人员开展工作要围绕企业中心,服务发展大局,全面筹划,稳中求进,多角度、多层面、多关联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达到举一反三、标本兼治、成倍增效的目的。



“八根”顶梁柱


(一)树立“一流的企业需要一流的内部审计”的价值观

提到“一流的企业需要一流的内部审计”,两者必定是相互影响,相互成就。谁拥有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内部审计队伍,在企业的战略意义上,也就同时拥有了一笔品牌资产。比如,公司自2021年起印发《内部审计工作评估管理暂行办法》,就内部审计体系建设、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内部审计人才管理、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等内容进行评估并纳入了综合业绩考核,这既是公司领导层对审计工作的重视,也对内部审计自身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树立“敢于审计、敢于追责,有为就有位”的博弈观

二十届中央审计委员会强调,要“如臂使指”“如影随形”“如雷贯耳”,打造经济监督的“特种部队”。内部审计要敢于碰硬,不粉饰问题,去弹性化,以审计之有为,创审计之有位。在实践过程中,可以借鉴6W2H标准化法则摸索、总结出一些揭示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如根据2023年度审计计划对某新上场项目开展临建工程专项审计中(What),审计组发现技术交底拌合站料仓场地硬化40cm(Where),就应特别关注,是否存在技术交底错误或者浪费损失问题(Why),可以查阅公司标准临建图集、对下实际计价或进行现场取芯等进行分析,确定分析的重点方向,经过现场取芯发现实际厚度仅20cm。经进一步调查主要原因为:料仓棚现场施工结束后(When),项目技术人员(Who)后补了技术交底,但交底错误(Which),导致收方错误造成效益流失(How much),审计结束后,项目根据审计组建议从计价中扣回超计部分金额,重新修正技术交底,对此条问题移交公司纪委进行诫勉谈话(How to do)。

(三)树立“防范胜于查处,内审寓于服务”的能力观

内部审计是企业的健康医生,更是企业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的坚实保障。内部审计成果是内部审计工作的核心“产品”,哪些“产品”能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哪些“产品”能发挥较大的影响力?哪些建议能够被有效采纳?因此,针对审计成果运用要深入挖掘,进行“六项分析研究”,推进审计共建,扩展联动效应。

(四)树立“细节决定成败”的质量观

加强审计质量控制,深化质效研究,既是深入贯彻中央关于审计工作决策部署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内部审计创新理念、自我完善的有效途径。审计人员严格执行质量控制要求,树牢“我是最后一道关口”意识。内审人员不一定对每一项业务都必须熟悉,但必须要掌握“快速了解业务”的方法。如果不想被同事说“你内审就是外行,只会提出一些肤浅的东西”,我们就一定要重视“了解业务流程”的重要性。方法很简单:熟悉业务流程,找出风险点和影响,找出对应的控制措施。哪一项有缺陷,都是我们的审计发现,也是我们的价值所在。把这三项执行完,自然也就完成了我们审计方案里最核心的“三要素”:风险点、标准控制程序、审计程序

(五)树立“数字化审计”的分析观

数据信息时代为大数据审计发展提供生存环境,开展数据化审计已成为推动新时代内部审计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审计软件和大数据平台等技术工具的运用,促进了审计检查手段的革新,扩大了审计覆盖面,提高了审计效率。我们内审人员也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强化信息技术与审计业务深度融合,广泛运用数字化技术助力提升审计效能。

1.数据驱动型:这种模型以数据为核心,通过公司已搭建的OA、PM等平台,进行信息获取、跟踪、共享、问题反馈等协作活动。

2.协作型:这种模型以辅助为特点,通过整理、分析和结果呈现,发现风险、问题,为审计决策提供支持。常见的生成可视化的报告和图表进行描述性、预测性和规范性的数据分析工具有思维导图、Excel、BIM建模等。

(六)树立“内审工作的成败取决于沟通”的协调观

《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提出,“内部审计人员应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技能,妥善处理好与组织内外相关机构和人士的关系”。良好的沟通是及时获得相关、可靠的信息资料,提高审计效率及审计质量的有效途径。一方面,内部审计应按照协同共享的原则,积极构建大审计监督格局,定期或不定期的向企业领导层汇报并提交审计报告和审计建议书,主动向企业管理层沟通,及时捕捉领导关注的焦点,以取得充分的信任和支持。另一方面,内部审计人员在项目审计实践时要做足沟通前准备,作好预判,避免引起被审计单位“红灯”思维。同时,审计组成员之间也应该勤于沟通,这样内部审计目标会更加容易实现。

(七)树立“坚决做实研究型审计”的责任观

审计干部不仅要坚持经验开路、典型引路,也要坚持试点探路、示范拓路,积极研究探索有利于破解审计难题的新途径新办法。研究型审计立足于理论和实践及未来审计发展需要,是从个别经验提炼为一般规律,是从说明现象深入到揭示本质,是从孤立认知上升为系统把握,是从墨守成规转变为发展应变,是从工具理性升华为实质理性,研究型审计思维的提出对审计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审计部门要将一些优秀审计项目纳入经典审计案例库作为研究样本,丰富审计对象资料库、整改案例库、技术方法库、项目后评价库,形成阶段性研究成果,为今后审计人员提供参考借鉴,切实推动研究型审计走深走实。

(八)树立“与时俱进“的发展观

新形势下,面对企业高质量发展,大数据信息监控运用,被审计单位内控治理能力和合规管理日臻完善,也了解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的一些“套路”。因此,被审计单位已不仅仅满足于内部审计揭示问题层面的功能,在审计进点前能够自行开展自查自纠。这个时候,如果还是用传统思想和手段去实施,很容易触发被审计单位的反感,导致不配合。所以内审人员要深化审计工作规律性认识,积极调整审计理念,从“旁观者”“监督者”的定位向“参与者”“服务者”转变,如此一来,内部审计才会真正受到被审计单位的欢迎、理解和支持。

如今,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企业要实现具有韧性和竞争力的高质量发展,作为内部审计工作者,应不负众望,在审计实践中搭建稳固性更高的梁柱、强度更高的结构,切实增强自身的坚韧性和承载力,努力创造价值,践履企业内部审计责任。